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台灣親山玩水八天遊之第六章

第六天(21/5/09)﹕花蓮-->七星潭-->清水斷崖-->太魯閣(長春祠、燕子口、天祥、白楊步道)

早餐吃過由民宿主人帶來的早餐盒後,便由民宿主人張先生任嚮導,朝太魯閣前進。因為我們便在太魯閣天祥住宿一天,後天又再回來白色風車居往。所以便將大型行李寄放在民宿內,拿簡單的個人梳洗用品輕裝上路。太魯閣的交通,更遜於日月潭。日月潭至少每小時也有一班環湖公車。由花蓮至太魯閣每天大約只有四至五班公車。太魯閣國家公園面積甚廣,而園內不少景點必需步行參觀,只宜駕車遊玩。今次花蓮之旅,我交由民宿代為安排賞鯨及太魯閣行程,雖然可自行聯絡賞鯨公司或直接在火車站包車前往太魯閣,但交由民宿安排,他們又可以賺多一點,我們只需與民宿交涉,也省回時間與精力,何樂而不為?
太魯閣其實是一個面積廣闊的國家公園,但公園內可以進食留宿地方不多,一是剛入公園的閣口或布洛灣,一是天祥。若一日來回的話,若不是自己帶食物野餐,便要在天祥進餐。但因為我們計劃在太魯閣的天祥住一晚,所以時間很充裕。可以優哉遊哉地遊覽。
早上出發,先前往七星潭風景區的七星柴魚博物館參觀。柴魚花生豬骨粥大家很常吃(不過近年在粥店也很少見這種粥),柴魚究竟是什麼魚?原來柴魚是將鰹魚經洗切、煮熟、去骨、高溫及低溫焙煄等十多步驟製成。而博物館便是昔日製柴魚之地,保留大量工具。除了柴魚外,更介紹花蓮的眾多水產。而博物館位於花連七星潭畔。所謂七星潭,並非由七星水潭組成,實際是一個星月型的海灣。七星潭是花蓮縣惟一一個縣級風景區。在這兒可以遠眺欣賞太平洋的景色,更可以在長長的沙灘上曬日光浴。不過,可能五月時氣溫不算熱,所以看不到嬉潮客。
離開七星潭後大約十多金鐘的車程,便來崇德休憩區,欣賞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可能因為這兒屬著名的景點,停車場上泊滿數輛旅遊車,遊人不絕。想找一個好位置拍照,有如緣木求魚。幸好沿著停車場旁的小徑步行五、六分鐘,便可到達海邊的石灘。將喧嘩的人聲拋於身後,可盡情靜賞風光。但見長達21里高逾 800米的懸崖,以幾近九十度垂直的插入太平洋中,氣勢磅礡。此時,原本略為陰暗的天色竟突然放晴,青天、白雲、藍海、斷崖,構成一幅絕佳的風景。

山半腰為蘇花公路
位於清水斷崖的蘇花公路,也是大名頂頂。這條全長 118 公里,始於宜蘭蘇澳鎮,終於花蓮市的公路,最窄的路面僅有3.5公尺,彎道的最小半徑則僅有15公尺,險峻非常。初建於1847年(同治十三年),當時只是一條步道。後經歷日治時代的擴建,成為單線行車的公路。到1990後,方成為雙線行車的公路。可以想像當年,司機行駛這條多彎狹窄的道路時,如何小心翼翼、左旋右轉。偶一不慎,便會翻車跌下百尺懸崖。不過,隨著快捷安全的台鐵開發,蘇花公路已由客貨運的交通命脈,演變為一條觀光公路。
其實清水斷崖已屬太魯閣國家公園(以下簡稱太魯閣)的範圍之內,太魯閣面積九萬二千公頃,位於花蓮、台中及南投三縣,遊人可以駕車沿著中橫公路,由台中日月潭出發,一面穿越台灣中央山脈,一面欣賞山景來到花蓮。不過,對我們這些既無時間,又無駕駛執照的旅客來說,單單遊覽由太魯閣入口至天祥一段亦已足夠。

長春祠
民宿司機先帶我們到閣口的遊客中心,略為解說太魯閣的歷史及地理,雖然他不是專業導遊,解說當然不會太詳盡,不可誠意可加。隨後便參觀太魯閣第一個景點是長春祠。這個祠是紀念修建中橫公路時傷亡的士兵。中橫公路由軍人一手興建,每天動員了五、六千人,共費了三年九個月才正式完工。興建期間二百多人死亡,七百多人受傷。據當年曾修路的老兵所言,修中橫比打仗更危險。而目前所見的長春祠,已是第三次修建。原來太魯閣一但進入雨季或颱風季節,大量的雨水不時沖掉山石,修改地型或毀掉建築物。看著長春祠前平靜的立霧溪,很難想像洪水瀑漲的情形。

燕子口

頂上的岩石好像快要墮下來!
參觀太魯閣,不時會上車下車。因為閣內有不少景點,可以下車步行參觀。如燕子口便是其中之一。這條不長的步道,於山壁中開闢出來。因頂上不時有燕子飛翔而名。在這兒可以欣賞到太魯閣的岩石。對我來說太魯閣的景色,論險要,不及華山﹔論氣勢,則遜於大峽谷(大峽谷未曾親身遊覽,只從電視上欣賞到風景)。但在太魯閣內,卻終於印證了中學時期所學到的地理知識,什麼壺穴、水侵蝕、沉積岩,可算是一堂遲來的地理學考實地考察課。


離開燕子口,經過慈恩橋、合流,來到今天午膳及夜宿之地﹕天祥。太魯閣人稱此地為 「塔比多」,即山棕之意。後蔣總統將此地改稱為天祥,以紀念文天祥(想來想去也想不到這兒與文天祥有什麼關聯,也不知道中國歷史人物何其多,為何要特別紀念文天祥,)。天祥很簡陃,連小鎮也說不上。除晶華飯店外,在巴士站旁有數間簡單的食肆。民宿司機帶我們去他們經常光顧那間,價錢與食品質素相配。

慈恩橋涼亭下這塊石,像不像一隻青蛙?
吃過簡單午膳,便出發往白楊步道。老實說若不是有司機帶領下,我們來到步道入口,也以為找錯地方,因為這條步道的入口是一條看似深不見底的漆黑隊道。我們一面手持電筒,一面在耳畔傳來點點水滴聲,很有探險的感覺。離開隊道後的步道意外易行,沒有什麼上坡地段。不過在太魯閣參觀,總是提心吊膽,因為不時見到有警告牌或實物,提醒遊人山石會隨時脫落。沿著步道歷經五個短短的隊道後,便可以欣賞白楊瀑布及吊橋。而白楊步步道的盡頭,便是水簾洞。所謂水簾洞是一條短短的隊道內,不停有水從洞頂的石隙中流出來,形成一道道水簾。司機更貼心為我們備好雨衣入內探險。短短五分鐘的路程,好像洗澡一樣,不停有水從頂上流下來。若用手電筒往上照射,便可見到水串飛揚,煞是有趣。可惜手上的照相機沒有足夠的設備捕捉這奇妙光景,實在有點遺憾。不過很多謝司機帶我們入水簾洞,否則縱使我們來到洞外,一定不會有勇氣一探水簾洞。

白楊步道的入口

被落下的山石破壞的欄杆

步道中一景

步道盡頭水簾洞入口

穿上雨衣冒險去
天祥面積不大,有著公園內唯一一間觀光飯店晶華飯店,當然價錢超貴。除晶華,在這兒住宿的選擇一是打通舖的天主堂,一是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在二選一情況下,我們當然選擇後者。我們辦好入住手續,和司機約好明天接我們的時間便回房休息。才踏入房內,便下起傾盤大雨,慶幸此時已身在室內,若在步道途中一定狼狽非常!
當初預約救國軍團,還以為這兒的房間會像香港的戶外中心一樣,事實上無論膳食到房間比預期中好。不過中心內沒有什麼活動設施,天祥又沒有夜市。所以我們也遵從山中的生活作息,吃過晚飯後便早早休息。
七星柴魚博物館﹕
http://www.katsuo.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