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台北行.金九山景篇

11/3/2011﹕菁桐-->金瓜石-->九份-->台北

在菁桐吃午飯,便趕乘十二時多的火車返回瑞芳,因為想往金九打一個白鴿轉。金九者,實為金瓜石與九份的簡稱。由瑞芳往金瓜石及九份,交通很方便。只需在瑞芳火車站對面的頂好超市(即惠康)門口,乘公車總站下車即可,車費才台幣十多元,車程大約十多分鐘便到九份,離開九份後大約十多分鐘,便到金瓜石。我們是非假日前往,所以有位子坐,但聞說假日的候車隊伍非常長。縱使成功上車,往往也要站著上山。不過幸好車程不長,十多分鐘便到。否則如烏來般,由新店捷運站上車,一路站到差不多半小時才到烏來,那便很辛苦了。除乘搭公車外,也可以乘計程車到九份,標準車費是台幣 180 元,據聞非假日可以與司機還價,在其他討論區曾有人表示,曾低於180 元達成交易。

金瓜石與九份因地理上相近,同樣為礦區,曾因開礦而盛極一時,但也隨著礦業而衰落。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工人在基隆河段修建鐵路時發現砂金,引發淘金熱潮。淘金客沿河而上,在九份山發現小金脈,及後在附近再發現大金脈,因大小金瓜的山型似南瓜,即台語的金瓜,故名之。金瓜石開始因淘金而繁榮起來。
在日治時期,規定只有日本國民才可以開礦。日本公司引入先進的技術及人才,包辦由開採到提鍊。日本人在本山上前後開挖了九個坑洞,發現金瓜石除金礦外,更有銀、銅的金屬,曾有「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的美譽。在1938年最高峰時,金瓜石年產七萬兩黃金,養活了八萬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金瓜石礦區交回國民政府手中。但隨著銅產日漸枯竭及國際銅價下跌等各種因素,最於 1987年停止採礦,結束金瓜石百年繁榮歲月,目前金瓜石的人口因此大幅下跌至二千人。

十三層遺址
金瓜石的景點如水湳洞十三層遺址、陰陽海、黃金瀑布等,大部份也是因礦業而形成。這兒最新的景點,則是黃金博物館園區。黃金博物館主要是保留昔日礦業的歷史、建築物,如日治時期日本高層的宿舍四連楝、鍊金樓、日本太子來礦坑視察時的太子賓館等。因為今年是建國百年,所以博物館免費入場。上午連續不停的雨勢,到下午變得綿密起來。在山下原本清爽的氣溫,亦因為在山區而變成絲絲滲骨的寒意,雨勢與寒意令寂靜的山區,也好像變得蕭索起來。

昔日日本人高級宿舍四連楝

日本太子曾入往的太子賓館背面,屋前有個小小日式花園

沒有刻意復修的博物館內樓梯,反而更有味道

雨中盛櫻,倍顯淒清
黃金博物館的面積不少,由入口經四連楝、鍊金樓到黃金博物館,大約要十五分鐘。黃金博物館地下主要展示往昔與礦業相關的文物及工具,二樓介紹黃金相關的知識。但最令人驚艷的是,二樓展示著一塊全球最大。金磚看似不大,但重量可是驚人的 220 公斤。黃金的密度甚高,體積與重量不成正比。記得倪匡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他寫某部衛斯理小說時,在小說中描寫某人將黃金鑄成足球偷運出境。但他後來查閱資料時,才得悉以黃金的密度,若鑄成足球大小的體積,一個人是無可能提舉起來。可能基於這個原因,館方大方讓參觀者可以親手觸摸這塊金磚,若無工具幫忙,可能要十多大漢才能抬起這塊黃金!

本山內部開挖一個又一個的礦坑


坑內工人各自負責不同的工序


體積不大的純金,遊人可伸手入內親手觸摸一番。雖然不能擁有,但可以對人說自己曾摸過世界最大的金塊

當日時值台幣三億的黃金,折算大約為七千五百萬港幣(不知有沒有計算錯誤)
在黃金博物館旁的山本五號礦坑,重現以前礦工由開採、爆破等各個程序及工作環境。這本礦坑名為本山五號,因為以前開礦時,是由山上往山腳開挖礦洞。571 公尺的本山,合共開了九個坑洞。既然有九個坑洞,五號坑洞為何會屏雀中選,可以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除了五號礦洞的結構經復修後比較安全外,另一個原因是溫度。本山五號的溫度是 18度,而其他坑洞的溫度是 40度,可以想像當年的礦工的工作不單隨時有生命危險,而且環境極惡劣。不過參觀完後才知道,原來含金的礦石,不是如我們在金舖見到的金器般黃澄澄。這種明亮的色澤是經加工而成,天然金礦反而是呈現毫無吸引力的暗黃色,不識貨者會誤以為是爛鬼石頭一塊,正所謂有金執都不識執的最佳證明。

入礦坑前先看簡單介紹及有專人提點坑內注意事項

本山五號坑口

用鐵柱支撐的坑洞


重現及介紹以前礦工工作情況

含黃金的礦石,一點也不起眼

礦工離開礦洞前會被搜身,以防他們偷運黃金
據台灣的網誌,不少人大力推薦要遊覽黃金神社遺址,認為未到神社,猶如不曾到過金瓜石。不過我看相片,神社只空餘鳥居等殘餘建築物,而且是要步行大量階級,故此放棄參觀。其實自己最希望參觀的景點,是往觀濟堂下方的景明亭看陰陽海及欣賞黃金瀑布。

遠方的亭子是景明亭

晴天時的陰陽海,無法親眼看到,飲恨!
陰陽海是指海灣中除海水的藍色外,呈現另一種顏色,形成強烈的對比。台灣合共有三處地方存有陰陽海的現象,但前兩處一位於外海,不易觀察,另一處則顏色不明顯,而水湳洞陰陽海則方便觀看,而且顏色分明。水湳洞陰陽海形成的最普遍的說法,是金瓜石礦床中,蘊藏大量的硫化銅與裂隙,雨水滲入地下後,流經礦體的裂隙,將大量的硫化銅融入水中後帶出地表來。入海口的溪流匯集了金瓜石礦山坑道的泉水與滲入礦坑的雨水,將坑道裡的金屬礦物注入海灣後,於是形成了陰陽海的現像。

黃金瀑布
另一個景點黃金瀑布,由於金瓜石礦區雨量充沛,礦砂沉積溪床,岩石上並有菌類附著滋生,因而呈現金黃色色澤。山泉水與雨水由坑口排出後,因地勢落差較大,形成黃金瀑布奇觀。可惜天氣不佳,所以沒有由博物館前往景明亭看陰陽海。前往黃金瀑布的交通則甚不方便。在非假日每小時只有一班公車會經過黃金瀑布,非假日雖則每半小時一班公車,但人流甚多。另一個方法是招計程車前往參觀。曾有台灣網誌主人表示,她以台幣二百元包車的代價,由計程機司機載她們前往看黃金瀑物及十三層遺址,然後再到九份。在又冷又累的情況下,我放棄到黃金瀑布拍照,以台幣二百元的代價,跳上計程車直奔九份。
其實與九份相比,我更為喜歡金瓜石。這兒與喧嘩的九份不同,沒有摩頂接踵的人流、沒有大小食肆茶樓,但自有一股寧靜的氣氛。縱橫交錯的山路、日式風味的古房。金瓜石猶如餘韻悠長的香茶,可以容許訪客逗留大半天的時光,自由隨意地探索、品嚐。
九份與金瓜石一體同命,因開礦而興旺,亦因礦業而衰落。後來1989候孝賢的《悲情城市》以九份、金瓜石為取景場所,令到九份因旅遊業而再度興盛起來。如今九份不單成為外遊人士的熱門景點,也有不少台灣人會在假日前來。在假日時期,甚至要實行交通管制,規定私家車只能駛到指定的停車場停泊後,遊人再乘專車到九份,可窺見其人流之盛。九份與世界上所有熱門的旅行景點一樣,第一個是吵,第二是人多。狹窄老街兩旁全是食肆,在非假日兼下雨的情況下,人流依然絡繹不絕,難以想像假日時會如何擠迫。此次純粹是因應家母的要求而來(她的朋友跟團來台全部曾到過九份,若她回去時說沒有到此一遊,她會覺得心理不平衡!),加上天雨路滑,更沒有興緻在又直又滑的山路上尋幽探秘。故此極速在老街走一回、吃一碗竽圓便離去。

雨中什麼山景也看不到的九份
不少遊人會選擇在九份乘公車往基隆逛夜市,但我們一家對吃沒有興趣。加上早上六時多便離開酒店,逛了一整天,在寒意與倦意雙重襲擊下,只想速回台北。於是在老街對面的 7-11 乘公車回台北。車程大約一個半小時,若非在台北市內迂迴行駛兼且塞車,車程應該會更短。回程途中會經過饒河街夜市,尚有體力的遊人可以下車再逛。公車的總站在敦化復興捷運站,不過下班時份的敦化復興站人流比中環還要厲害,整個車站充塞著數重的人流。雖然知道台北人口遠超於香港,但台北大部份街道寬敞,感覺不若香港般擠迫。直到此刻目睹源源不盡的乘客,才真正感覺台北真的很多人。若不想與他人一起擠捷運,不妨先逛逛敦化復興與忠孝敦化的地下街兼吃晚飯,等人潮散去後才乘捷運!
註﹕
1)本文內黃金瀑布及陰陽海的形成說明,轉載自黑娃娃的秘密花園
2)本文中有關金瓜石的歷史沿革、黃金瀑布、十三層遺址及陰陽海相片,皆源於維基大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