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諷刺推理﹕《名偵探的守則》與《富豪刑警》

 一個是經常無法破案,口頭禪是「到底怎麼回事?我真拿這案子沒輒啊!」的糊塗警察﹔一個是莫名奇妙出現兇案現場兼屢屢破案的偵探,這個組合是否很眼熟?不少推理小說也會以這種組合的為主角,繼而牽引出推理劇情。東野圭吾卻反行其道,以這個常見的組合,加上推理小說中常採用的原素,例如密室、鐵道時間表、封閉的空間、歌謠殺人、分屍理由等等,由十二個短篇組成《名偵探的守則》一書。
《名偵探的守則》重點不在推理過程或結果,而是作者如何拿這些常見的推理題材來進行溫和的嘲諷。據東野圭吾書內的自述,旨在諷刺推理小說的公式化,才寫下這些故事。東野質疑現代的作者,不時重複過去大師們的各種詭計與模式,是否有意義?可能我看的推理小說不多,看完後對東野所指的作家是誰茫然無頭緒。不過我認同東野的觀點,有些題材真的寫到很爛。例如因人為或其他大自然因素被困在一起的推理小說,的確是有點違返現實。最同意東野寫時刻表推理短篇,這類故事中凡是看起來無嫌疑的人永遠是兇手,然後就是警察不停乘火車看時刻找破綻。東野撰寫這個故事的結尾雖然有點超現實,不過對不喜歡時刻表推理的我來說,看到結局時可是看笑了很久!
 

對港人而言比較陌生的推理主題,應該是以兩小時單元劇為題材的短篇。日本甚為流行推理單元劇,更常常改編推理作家的作品。東野在短篇中質疑這些推理劇,為遷就以家庭主婦為主的觀眾口味,往往大量刪改原作,令原本不流俗的作品變成陳腐但易明電視劇,例如將主角改為年輕女子、在劇中加插似有若無的男女愛情、簡化行兇的方法等等。東野寫這篇短篇時為 1993年11月,當時東野應該無法預見日後他自己的作品神探伽利略湯川學系列,也步上被改編後塵吧!不過,伽利略系列改編的幅度算輕微,至少保留了八成的內容,只是將主角草雉改為女主角內海熏,並添加了她與湯川如霧似花的感情。全書最後一篇<最後的選擇>,更是仿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童謠謀殺案》(舊譯《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is None)的形式,將推理小說中常見的各種類型偵探,如安樂椅型偵探、年輕女大學生、推理小說作家、記者、神父等共聚一室,對各種情節的推理小說來個大批判,結局一反前面的輕鬆,帶領讀者深思。
東野除了諷刺推理小說公式外,也以同樣的筆觸,寫出《超.殺人事件》,揭露日本推理文壇暗黑一面,包括以小說字數為宣傳重點,編輯要求作家在作品中"灌水",加入大量可刪除的形容詞、書評作家基於人情而非中肯不偏私寫評論、讀者及作者年齡老化等等問題。令海外讀者,一窺看似讀書風氣盛行的日本書壞光怪陸離現象。
 

而早在1978年,筒井康隆亦以其獨持的無厘頭諷刺隱喻及黑色幽默,寫出《富豪刑事》一書。對推理讀者而言,筒井康隆的名字很陌生,因為筒井以科幻作品為主,其著名的作品《穿越時空的少女》,自出版後更多次改編為動畫或小說。講求証據與邏輯的推理小說,與筒井無厘頭諷刺隱喻及黑色幽默,理應是兩個極端,互相矛盾。事實上負負得成,竟構成一程另類吸引力的方法,有點像看周星馳的電影《審死官》。筒井風格雖然無厘頭,但劇情及殺人方法仍然是可行及合乎情理,而現實中會否有人採用如斯極費周章的方法去行兇,則另當別論。此外,雖然書內不時用方便主義(即作者用勉強或粗糙的方式安排故事,使情節比較容易處理),例如簡單將劇情跳至事發當天或將調查預備工作用三言兩語交待等等,在筒井荒誕的筆觸下,反而顯得合理。當然若讀者堅持推理小說必而嚴謹細緻、乎合現實的話,相信將此書翻閱兩、三頁便無法讀下去。畢竟,現實中不會有家財萬貫的富翁,後悔年輕時為賺錢不擇手段而種萬般罪孽,而懇求當刑警的兒子用盡家財去查案﹔也不會有富豪刑警代被綁架家屬付贖金或自行用家財開設公司,搶去疑兇的生意,迫疑兇再次犯案。而筒井的《富豪刑事》也被改編為電視劇,不過男主角由神戶大助,改為由深田恭子飾演的神戶美和子。劇情當然也被大幅修改,不過比較有趣的是,作者筒井康隆在劇中也飾演一角,這在推理劇中比較少見。

東野圭吾,《名偵探的守則》,全力出版社,2007年2月
東野圭吾,《超.殺人事件》,獨步文化,2007年4月
筒井康隆,《富豪刑事》,獨步文化,2008年10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