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 生死邊懸攀山搶救隊的故事》



中國古語有云﹕欺山莫欺水,一直讓人有種錯覺,以為山比水更可親、更安全。但看過此書後,會發現在山上發生意外的機會,並不會比在水上少。有時因為誤以為在山上安全,反而因此大意,最後發生致喪意外比比皆是。常見如中暑,只要沒有提早發現及進行護理,病者很容易死亡。又例如一家大小在山上效遊,只不過不小心足下一滑,滾下斜坡撞上石頭,便魂斷山頭。



假若不幸在香港郊野發生意外,第一個想起的求救的對象會是誰?警察、消防員、還是飛行服務隊?但又有多少香港人知道,原來香港有隊由市民組成,隸屬民安隊,主力負責山嶺搜索及拯求行動的攀山搶救隊(現稱山嶺搜救中隊)!其實若不是偶然在圖書館借到這本《 生死邊懸攀山搶救隊的故事》一書,我不知道原來有一隊由約一百個香港市民組成,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要當值的隊伍。







香港有眾多由民眾組成的義助組織,但看完本書後,只能對參加攀山搶救隊的市民,肅然起敬。不單在平時經常要進行辛苦的訓練,背著沉重的背包與拯救工具在山上長時間行走﹔在崎嶇的山崖石澗上練習攀爬及拯救技巧。一但出任務時,眾成員隨時放下手中的工作與事務,立即趕回總部進行任務,任務可以一連進行十多小時, 常常在惡劣的天氣與環境(或狂風暴雨、或漆黑無光、或根本沒有路徑)的地方,搜尋或拯救遇難人士。有時更要攀下山坡,運送開始腐化的屍體返回平地。有時搶救隊的隊員在惡劣的行動環境中,一但判斷錯誤,不但不能拯救求救人士,反而隨時賠上自己的性命。而能夠體諒及支持這些隊員的家人,更難能可貴。他們可以容忍及接納家人在家庭時間,突然因電話一響,立即返回總部進行任務。很多在災難中的人,皆因搜救隊及其家人的無私奉獻,才能得以安全返回家人。


當然,書中也描述一些行山人士,濫用服務的情況。例如錯誤計算出發時間,以致半夜被困山中而要求服務。一直覺得,若明知道天氣惡劣,仍要外出進行戶外活動的人,一但要求政府救援,政府事後實在應該向這些人要收取鉅額服務費。要知道個人任性的行動,可以導致他人性命命危或令到真正需要服務的人,錯失獲救的機會。



不過自從八仙嶺大火後,政府加強飛行服務隊及消防員山嶺拯救能力,令攀山搶救隊直接參與救援行動大減。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攀山搶救隊的隊員,只是普羅大眾,雖然他們熱心公益,也不應讓他們長期直接面對危險的工作。


無論如何,對攀山搶救隊致上無限敬意!


《 生死邊懸攀山搶救隊的故事》,區智浩,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6

4 則留言:

  1. 攀石真係要好視乎天氣...最緊要唔好累己累人!!!
    睇完有冇令你連行山都會有陰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少少啦,其實行一般路徑,問題不大。行行下滑倒撞石死亡,只能算天意。無規劃好行程,天黑還留在山水,叫自作孽。不過以後記得行山帶哨子,原來好有用。

      刪除
  2. 唔講真係唔知HK有呢隊team.

    回覆刪除
    回覆
    1. 係,我都係看這本書才知。他們還要很辛苦訓練,相比下其他義工隊的工作輕鬆好多!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