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湘西趕屍》、《僵屍與吸血鬼》與《吸血鬼全書》


中國以農立國,安土重遷。在這個因素影響下,中國人最大的恐懼之一,是客死異鄉﹔而最大心願之一,便是落葉歸根。在早前香港歷史博物館東華三院的展覽中,方得知清末民初時外出打工的華人不幸命喪異鄉,假若有幸得以運回家鄉安葬,便是由東華三院擔當中轉人的角色。所有棺木會從先由外國運到香港,再由東華三院聯絡國有的同鄉會等,安排運送回鄉事宜,可以說是另類的「中轉港」。這個傳統思想,在今日人口流動頻密的社會,大都蕩然無存。縱有堅持,隨著交通及科技的發達,雖然耗費人力物力,但也並非不可能之事。但古代交通不方便,現今數個小時可到達的地方,隨時要花十天半個月,那將死者由異鄉運回家鄉,便成了一個重大問題,亦由此衍生出一個獨特的行業﹕趕屍。
《湘西趕屍》的作者陸群可不是江湖術士,據書內介紹,他1992 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現為吉首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是中國少數民族研究專家。湘西趕屍源起,有說源於蚩尤時代,也有說始自明代。但到現今,聽過有關趕屍的傳說的人多,真的親眼目睹可寥寥無幾。趕屍亦有地域限制,不可超越鬼國轄地,即北不過洞庭湖,東只到靖州,西止於涪州、巫州,西南到雲南和貴州。這些地方道路崎嶇,用趕屍方法省時省力又方便。只需趧屍匠,命令屍體自己走路,毋須使用船或車運屍,而且運送途中屍體不會腐化。趕屍又有三趕三不趕,凡被砍死、絞刑或站籠死的人,可以趕屍。因為他們死得不服,掛念故鄉及親人,故此可以將他們的魂魄勾回來,封於屍內進行趕屍。但病死、投河吊頸自殺及被雷劈火燒肢體不全的不趕,因為病死的魂魄已歸地府﹔投河吊頸是用替死鬼,勾魂回來會影響找替身的鬼魂﹔而被雷劈則罪孽深重,火燒則屍體不全,故此不可趕屍。不過,我對三趕這個說法存疑,因三趕死法的人,人數有限。只做這些人的生意,趕屍匠又何以為生?
趕屍時要用朱砂置於屍體七竅,每處施以神符等等步驟,連屍體的穿著也有一定規定。負責趕屍的人數多寡不定,少則一人,多則五六人,但趕屍的道士只有一人,他會走在屍體前面,用草繩將屍個串起來,大約每隔七、八尺一個。而其他人則可能走在屍體隊伍前面或斷後,通知途人迴避。
而趕屍匠收徒弟,需要膽大身體好,年滿十六歲兼貌醜。選徒時,應徵者要先望著太陽,然後旋轉,再突然停下來,要馬上分到方向,因為晚上要分到東南西北。然後要背重東西,因為遇到斜坡時,要背屍體上坡。最後,師傅會將一片葉子放在深山的墳墓中,應徵者要半夜去拿回來,以證明膽量。順利過關後,徒弟也有很多東西要學。有說法先要學懂趕掃帚,再學趕死豬。也有說要學懂三十六功,如站立功、行走功等,最後是還魂功,如此方可出師。
究竟趕屍真的使用道術或另方法?有人認為是用秘藥,令屍體步行。亦有人指出,趧屍只是裝神拜鬼的把戲。事實是兩人趕屍,其中一人背著屍體,再用衣服蓋著,看起來好像屍體自動,實際是被人背著。而趕屍又為何失傳,有說法因中共解放湘西時,將趕屍匠劃為迷信活動,全被收監,隨著趕屍匠的老去死亡,趕屍術終至失傳。
《湘西趕屍》除了簡介趕屍的方法外,作者更收錄了湘西一地居民有關趕屍的聞見、傳說及作者曾親睹的湘西地方巫術,作者亦分析湘西趕屍的成因等等。作者最後認為趕屍是曾經真實存在,但趕屍一些看似神秘的儀式及規距,則是昔日趕屍匠煙幕,藉此混淆一般市民的視線,掩蓋趕屍的真相。無論作者是否肯定趕屍,這本書以較平實手法介紹趕屍相關資料,可以視為民俗書籍一讀無妨。

八十年代,香港曾湧現大量僵屍片,不少故事便是由趕屍途中屍變開始。劉天賜的《僵屍與吸血鬼》便將中國僵屍與西方家傳戶曉的吸血鬼作一起評論。由中西方的傳說、文學、電影、背後的文化思想作比較及分析,是一本可以快速了解僵屍與吸血鬼的書,不過論趣味,還是《湘西趕屍》為優。

吸血鬼全書》則是介紹世界各地不同形式的吸血妖怪(不一定是人形,也有些是鬼怪),由德國、奧地利的吃人吸血的小矮人阿爾普(The Alp),到菲律賓可以隨意變身的阿斯旺(The Aswang)。雖然涵括東、西方的吸血怪物,獨獨缺少日本與中國,可能與中國妖怪只吸人的精氣,而非吸取血液有關。


1.《湘西趕屍》,陸群,台北,知本家文化,2008
2. 《僵屍與吸血鬼》,劉天賜,三聯書店,2008
3. 《吸血鬼全書》(簡體),鮑勃.庫仁,新星出版社,2007年5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