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台北賞花泡湯行之怒放

2010年4月21日(第三天)﹕>陽明山竹子湖-->淡水-->101大樓-->誠品旗艦店

賞花,對港人來說,算一個稀有名詞。寸金尺土的香港,除了一年一度的禮賓府杜娟花及花卉展外,賞花並非易事。畢竟,一個不容許樹木茂盛生長,只知派人胡亂修剪枝葉,不關心樹木生長環境,慢性謀殺樹木的地方,又有多少花兒可賞?每天在街道上來去怱怱的行人,又有多少人願意在花兒前停下一分鐘,欣賞盛放之姿?

竹子湖除盛產海竽外,也有種植繡球花
也許如此,港人只有外遊之時,方有閒情逸致去賞花。而台北雖然人口稠密,卻仍有容納花兒生長的空間。若不能遠赴日本、法國欣賞一望無際的花田花海,每年二月中的陽明山、烏來櫻花,四、五月的陽明山竹子湖海竽節,還蠻有吸引力。每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下旬,是陽明山竹子湖海竽盛開的季節,山上的花農會舉行海竽季,吸引遊人前往賞花。在海竽季期間,更有花季專車、生態遊、人文解說等活動,遊人可按興趣參加。

除鮮花外,也有出售種花用品的店舖。這間花舖別出心裁,在舖內插滿花型風車。
由台北市前往陽明山很容易,只需到台北火車站北門,乘搭260號公車,大約四十五分鐘車程,便到達陽明山公車總站。陽明山這個名詞,以往在台灣小說中經常出現,感覺是富有人家居往的地區,最初還以為如香港太平山般。但在車程中,才發現陽明山面積甚廣,由數個山區組成。既有富人居往的地方,但亦有很多一般居民的居所,除了旅店外,甚至有一所中國文化大學位於山內。相比之下,香港所謂山真是小巫見大巫。

花圃外築有木步道,縱使不進入花圃,也可賞花。
在公車總站下車後,要轉乘山內專線108號方可抵達竹子湖的入口。不愧為海竽季,雖然當天是閒日,但還是有很多人輪候乘專線。而 108號又只是一輛十六座位的小巴,真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方可上車。正愁苦之際,已立即有計程車司機以每人台幣50 的價錢,游說我們乘計程車往竹子湖。剛巧排隊等車的隊伍中有二名港人,於是一起以金錢換取時間。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明智的決擇,原來公車只到達竹子湖的路口,由路口步行到竹子湖,至少要二十至三十分鐘。而乘計程車由總站到竹子湖,只需十分鐘而已。

海拔 670 公尺的竹子湖,是被數個山峰環繞的谷地。過去這兒曾廣植竹子,每當風起時,竹林隨風搖擺如湖水起浪,故名為竹子湖。竹子湖的農民最初在這兒是種植日本米及高冷蔬菜,但成績未如理想,才於七十年代開始種海竽。而海竽,即港人所稱的馬蹄蓮。如今竹子湖內十三公頃的花田,佔全台海竽產量八成。

其實海竽白色部份不是花,黃色部份才是。
甫下車觸目所見是一片片白色的花田,這兒的花田由十多戶花農瓜分,各自用鐵線自成一國。大部份是花圃是免費入內拍照參觀,只有採花時才按株收費。當然也有一,兩間花圃需要付費參觀,不過花農也會在入口註明,不會誤導遊客。不少遊人會選擇親自進入花田採海竽,拔海竽時只需拉著花莖向外一扯,"啵"一聲花兒便被採下來,感覺猶如慘叫聲般,不過遊人採得高興便是了。

遊人可隨意進入田內採花,離開花圃時按棵收費


除白色海竽,還有紅色及黃色,不知是否用顏色水種植而成?
離開竹子湖後,朋友想去淡水的Henry Craf 買禮物,於是便來到行程中沒有規劃的淡水。現在前往淡水很方便,只需乘捷運在淡水站下車,步行數分鐘便到達老街和漁人碼頭。感覺這兒有如香港的長洲,很熱鬧。因為主要是買東西,所以沒去逛淡水其他建築物,希望下次到台北時,有機會再來逛逛。

淡水老街,廣東話隨處可聞

淡水名食阿給,但沒有品嚐,只吃了一碗豆花芋圓。

淡水河畔
來到 Henry Craf ,雖然店內物品以貓兒為主,但也有不少可愛的狗隻。因為貓兒實在太可愛,結果我也忍不進瘋狂購物起來。以下全是我的戰利品。


行李牌

護照套

零錢包,左面是桐花樹上花貓,右面是史納莎

送給朋友的廚具套裝

櫻花樹下的花貓
離開淡水,再展開另一次購物活動,便是到佛化人生買書。這次我只買了一套天使牌,因為比香港便宜一半。反而我朋友大手入貨。原因無他,這兒雖以佛法書籍為主,但店內同時有大量不同類型的身心靈書籍,貨色齊備,應有盡有,不少更是在香港無法買到。店主將不少書放在地上,客人盡可挑一本書,席地而坐打書釘,店主也無任歡迎。若能在書山內找心頭好,倒有點尋寶的樂趣。而好客的店主,更請我們吃臭豆腐。當然,我是沾我朋友乃熟客之光,方享此待遇。



拿著大堆戰利品回酒店,梳洗一番又趕著出門。今次是往著名的度小月晚膳。因為要趕在晚上六時入座,否則再晚一點便要輪候很久了。不過,我實在對吃不懂欣賞,吃完也不知美味之處,倒是同伴大呼好吃。離開時,在度小月的附近,倒發現一間手工糖店。店內的糖果全是手工製成,成品甜味自然。看著師傅將數條糖條一拉一扯,三數下動作便製成趣緻的糖果。想起報章曾報導,不少國內學生,在香港畢業後也不願留港,指香港生活太緊張,而且城市文化太單一。香港的租金太貴,加上我們被港人重利的思想教育得太好,不可能容許這些如Henry Craf、手工製糖店等另類小店子生存。若你告訴父母想開一間類似的小店子,百分之九十會被父母叫你要腳踏實地,正經找一份每月出糧的工作,最好是政府工,不要發白日夢。於是我們每個商場,均由相同的連鎖店霸佔,沒有絲毫特色,只有地區及名字的分別而已。

度小月擔仔麵





款式眾多的手作糖果

這款最宜在婚宴中送贈親友,不知如何做到糖果中有喜字?
註﹕7/3/2011 明報報導,這間手工糖果店在香港有分店了。地址﹕大坑銅鑼道34號地下(電話23674807),可以訂造"喜喜"文字糖果,每公斤$550,最少訂 6 公斤,約有3000粒。

這款仿奇異果的糖果像真度很高

若收到這份生日禮物,不知要吃多久才能吃完?
離開度小月,本想去101大樓看夜景。但觀景樓的票子要一百元,加上充斥著大陸客人,於是放棄這個想法。倒是去了誠品的旗艦店。久聞誠品總店之大名,今日終得一睹盧山真面目。只能說聞名不如見面,見面不如聞名。誠品總店外,全是售賣精品的店舖,總覺多了點貴氣,少了一點書香。無疑,誠品面積之大,是香港書店無法比擬,甚至看見有書客帶著小狗入內打書釘(雖然小狗有點悶的樣子)。不過,勝在面積廣大,但論便宜及方便,倒不及在博客來訂書,可以在任何一間 7-11便利店取書。

晚上的 101 大樓

誠品總店

誠品門外剛巧做幾米作品展,幾米筆下的角色化為實物展現。回來後看報紙才知道,我們拍照當天已是展覽尾聲。再遲一兩天這些展品便會運到台中展覽。

幾米中,我最喜歡的向左走.向右走男女主角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圖說大奧》與《大奧圖解》

大奧,聽到這個名詞,不少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片段,是長長的走廊上,跪著一個個花枝招展的女人,俯伏在地恭迎昂首闊步的將軍。究竟大奧除了是德川家的後宮外,又是一個什麼地方?
在日語中,「奧」是房屋最裏側的部分。一般大名(擁有領地的領主,俸祿一萬石以上)也有「奧」,而大奧,則專指德川家將軍的妻妾生活之地。
最近有兩本有關大奧的書推出,基於一向對大奧這個地方的好奇,大手筆將兩本也買下來。《圖說大奧》是用大量插圖介紹大奧,號稱讀者只需用三小時,便可以一窺幕府後宮。這本書由大奧的緣起至述到解散,中間穿插大奧的趣味資料,的確達到簡單介紹大奧的目的。可惜大奧的歷史,其實與日本的歷史緊密相扣,特別幕府末期大奧重要人物篤姬與皇女和宮活動,與當時是否開放港口予西方及其後江戶城和平奉回日本天皇手中,息息相關。單單用數十頁文字與圖書去解釋,實在牽強。若非我曾看過童門冬二所寫《篤姬》,我也會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雖然當初會看《篤姬》,是以為書內會詳述很多大奧的事蹟,豈料有關篤姬的事蹟只佔十分二,倒是上了一堂詳實的日本幕府未年歷史課。不過,話說回來,若不喜歡看大量文字,但又想對大奧簡約了解一番,《圖說大奧》倒是可以一看。

至於《大奧圖解》書名雖與《圖說大奧》一字之差,但內容完全不同。《大奧圖解》的作者山本博文,畢業東京大學國學史,現任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教授,專長於日本近代史。作者和我一樣,因為看了電視劇《大奧~華之亂》,遂興起大奧究竟是什麼地方這個想法?產生真的只是將軍後宮嗎的疑問?於是從另一角度寫成此書,希望帶領讀者了解大奧另一個面貌。
大奧是德川將軍的正室御台所(即正妻)及其他妾侍、女兒的居所。大奧制度由三代將軍的乳母春光局初定,後經歷代不斷增加修定,始成定制。雖然大奧是將軍妻妾的居所,但並非所有大奧女性也是將軍妾侍。基本上只有服待將軍及御台所的侍女御中臈(職位名),才是將軍將軍的侍寢人選。而大奧內工作系的女子,則比較重視工作能力。

這些在大奧內工作的女中,有些是由將軍府直接支薪,稱為「直接奉公人,有些則由「直接奉公人」私自請來服待自己的「又者」。按「直接奉公人」的職位不同,可以聘請的「又者」數目由五至十人以上不等,至不濟也會兩人合請一名僕人。而將軍、御所台、將軍生母、前將軍御台所,甚至公主各有自己附屬的女中。例如直屬第十三代將軍家定的女中有181人,屬於其御台所篤姬則有58人。附屬公主的女中,會隨公主出嫁,但身份依舊是大奧女中,薪金仍然由將軍府支付。
大奧內職位架構分明,各人會負責不同的職責。有的與專責與御台所談天解悶、有負責日常起居生活、有的管理物品、有肩負與大名家的奧交流、掌管文書往來、也有管理衣服、膳食、雜役等人。與「直接奉公人」相比,服侍她們的「又者」人數更多,整個大奧人數由一千至二千不等,可說是當時最大的女性職場。

天璋院篤姬
大奧女中簡單可以分為御目見與非御目見。所謂御目見,是指可以拜見將軍的女中,屬於大奧內中層管理人員。而非御目見,則多負責雜役等工作。高層的女中,是會一生奉公,沒有任何休假或離職的權利。而旗本之女(奉祿不足一萬石,但可直接參見將軍的德川家直臣)可以先擔任御三之間的職位,然後靜待升遷的機會。
大奧女中的薪金又如何?以大奧女中御三之間為例,年薪大約是二十萬至三十萬日圓,是當時農民數倍收入。加上除薪金外,尚有其他津貼,年總收入大約有四百萬日圓一年。若以 100日圓換九元港元計,即折合約港幣 36萬,絕對是高薪厚職!隨著職位升遷,津貼金額也會有所增加。除了置裝費外(這個我也希望有!),甚至可以分派到一間小屋收租,租金也成為收入一部份。若當上女中之首御年寄,基本薪金一千萬日圓、服裝津貼一千六百萬日圓,即年薪差不多有港幣一百八十萬。在大奧奉公三十年以上的女中,離職後更享有終生領取津貼。這等薪酬福利,與現代的大機構相比毫不遜色。當然,這個世界是沒有免費午餐,豐厚的福利便是以女子的戀愛與婚姻作為代價。

此外,大奧女中的薪金雖然豐厚,但升遷制度並不公平,有所謂「一引、二運、三容貌」。所謂引是指與上層的關係,即是否投靠一個有地位、勢力、人望的上司,若投靠了這樣的上司,升遷速度自然比其他人快。運則指是否有職位空缺,最後才是容貌。而要升到大奧最高位置御年寄,除了前述三點外,父親的地位也有一定影響。若父親在將軍身旁服務或擔任小組的頭目,絕對是一個優勢。而一般武士的女兒,則只能擔任不能參見將軍等低微雜役工作。
書內除了論述大奧女中的生活及職責外,也兼論其他與大奧有關的資料。例如大奧女中的日常生活、戀情、御台所的生活、歷代將軍所聘娶御台所的身份與關係等等。而歷代御台所中,除篤姬外,最為人熟悉便是皇女和宮的下嫁。事實上,這並非將軍首次迎娶皇女。七代將軍家繼曾與靈元天皇的壬女八十宮吉子訂親,當時吉子三歲、將軍七歲。可惜訂婚翌年家繼便病逝,但因婚事已訂,吉子只能以將軍未亡人身份於京都活著,直至四十五歲逝世為止,和宮只是首位正式居於大奧內的皇女。

當時和宮下嫁,曾引起廣大的爭議。雖然和宮身負重任,藉著她的出嫁,代表公武合一,共同攘夷。但當時京都的天皇貴冑,一向認為江戶是粗鄙之城、不文之地。若說和宮因此感到屈辱,也是有可能之事。而日本女性作家有吉佐和子,曾以和宮下嫁為题材,寫成《代嫁公主》一書。有吉佐和子認為當年嫁入幕府的和宮,只是一位替身,真正的皇女和宮,實際為逃避婚事已於深山出家。有吉佐和子這個想法,源於她曾與一個幕末時代富農後裔的婦人閒談,婦人曾向她透露,真正的和宮公主已在她的祖屋倉庫內上吊,而她的姑母替代和宮嫁入江戶。有吉佐吉子後來細閱和宮開棺的紀錄,發現和宮的遺骨非常完整地被保留了下來,但只有左手手掌的遺骨消失不見。而在和宮葬地內的和宮銅像,左手手掌也很不自然的被隱藏了起來,還有在和宮的畫像中,左手手掌也沒有露出衣袖之外。猜想和宮可能失去左手,故此她在江戶城內經常隱身在屏風後面原因。但若和宮失去左手,但史實曾紀載她學習茶道,豈非有矛盾之處?此外,和宮棺內頭髮呈褐色,與埋在她丈夫棺內的頭髮黑綠色相異。在這重重疑點下,引起有吉佐和子寫下《代嫁公主》。雖然這本書混合大量作家的想像力與創作力,但若以歷史小說看之,則可以帶領讀者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當時在大時代下,另一個無奈的悲劇!

童門冬二,《篤姬》,台灣商務,2009年5月
津田大愚,《圖說大奧》,台灣東販,2010年2月初版二刷
山本博文,《大奧圖解》,台灣商周、城邦文化,2010年1月
有吉佐和子,《代嫁公主》,台北麥田,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