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王子今《中國盜墓史》--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

盜墓這個行業,自古已有。此非中國人特有的行業,外國盜墓之風亦不遜於中國。埃及帝王谷盜墓之盛,令古時的僧侶不惜打擾亡者之靈,將不少帝王王后的木乃伊移往隱密之處,以逃避此人禍。而埃及圖坦卡門墓陵的發現之所以會舉世矚目,最重要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早逝帝王之墓,被另一位法老之墓所遮蔽,以致三千年來未曾被盜。墓中所保存珍貴的文物遂得以全數保存,為考古研究提供大量資料。當然,其後的圖坦卡門的死亡詛咒,則為此驚世發現,更添詭異色彩。其實另一有個說法,謂當年協助英國人發掘的埃及人中,有盜墓世家的後裔。他們家族早已代代相傳有一個從未被發現的埃及帝王之墓,英國考古學家得他們的相助,才能快速發現圖坦卡門之墓。

王子今教授這本《中國盜墓史》,早於2000年已出版。現在我看是2007 的修訂本,增加了圖片。 可惜書紙是米黃色,令這些黑白圖片顯得模糊不清。書中先詳述中國歷代的盜墓活動,再分析盜墓者的心理狀況、盜墓手法技術、防止盜墓的方式及盜墓的項獻。

無論平民貴族,或帝王將相,只有有墓,自有被盜的可能。故曹丕曾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考古學家便發現秦景公之墓,單在墳墓表層已有247個盜洞,到椁室時時,仍有盜洞數十個,可見歷代盜風之熾。而中國帝王之墓能逃離此厄運,似乎只有以山為陵的唐高宗武則天墓、秦始王墓及採用密葬形式的元代皇帝陵墓。

少數能逃過盜墓厄運的帝王之墓--乾陵
其實王教授在書中所講的盜墓,定義較廣。只要墳墓封閉後再次非自願開啟,皆列為是這本書的內容。而墳墓封閉後再開啟的例子,遠在石器時代已出現,但因缺乏文獻,自然無法得悉原因所在。而盜墓這種行為,在中國歷史從來未曾絶跡。只不過視乎當時政權的強弱,或顯或暗而已。

盜墓最大的原因,是貪圖豐厚的陪葬物品。這些行為有時是由官府主導,但更多出自民間自導。中國近世比較著名的盜墓事件,首推軍閥孫殿英盜掘慈禧墓,孫殿英事後更將所得之部份珠寶,分送給蔣介石、宋子文、戴笠等人。其次是將盜墓作為一種手段,去挫敗敵方的士氣,如報仇、因犯罪或政治失勢後,先人受到牽連而遭發墓,如明崇禎皇帝曾開李自成祖先之墓,以挫其氣。亦有少數人盜墓,是出於異常心理、如戀屍、權貴將發墓視為遊戲等等。此外,近年的城市開發、工程建造,亦造成大量墓葬的破壞。

其實我最有興趣,是歷代的防止盜墓方法(看盜墓小說太多的後遺症),可惜書中闡述有關的章節甚少。中國防止盜墓方法,有的如埃及帝王谷的咀咒、亦有自稱墓中並無錢財,希望盜賊可以高抬貴手,其次尚有用沙、石材、毒氣或機關去阻擋盜賊的入侵。反之最有趣,是史中記載有關發墓後各種奇聞異事。較常見因古代醫學不昌明,誤以為昏迷的人已經死去,隨即草草下葬。卻因盜賊發墓而令假死者得以重見天日﹔亦有一些陪葬的奴婢,竟可在墓中生存,數百年後被盜墓者發現,獻給當時權貴﹔有的棺中死者肌膚顏色如生人無異等。此等奇聞有多少分是真實,多少分為虛言卻不得而知,姑妄聽之。

入口平平無奇,但內裏珍寶震驚世人的圖坦卡門墓

雖然《中國盜墓史》的對象為普羅大眾,但作者仍然保持嚴謹的態度,在書中引用不少史料以佐說明。王教授雖然為所引的文言文略加解釋,不過若不喜歡看文言文的朋友,可能會看得有點辛苦,需要不停略去文言文的部份。若不介意看文言文的朋友,則不妨直接看原文,體會更深。但略嫌書中論述盜墓的歷史及盜墓的心理成因部份,有點重覆。

當然,隨著現代人葬法的改變,掘土發墓日漸減少。但盜去他人骨灰以勒索其後人,以錢財贖回或偷取骸骨在網上拍賣,聲稱有靈異功能等行為,亦可以視為盜墓的變奏。

王子今﹕《中國盜墓史》(插圖珍藏版),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第1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