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九天俄羅斯之旅(二)


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隱士盧博物館,前身為凱瑟琳大帝的冬宮。
第二天(11/6/2007)﹕莫斯科 --> 聖彼得堡(勝利柱、埃撒金頂教堂廣場、彼得與保羅教堂、濺血教堂、遊船河
早上五時起床,預備乘飛機去聖彼得堡。因為時間太早,所以酒店餐廳還沒有開門營業,早餐只是導遊從廚房拿出來的數片芝士與麵包。匆匆吃完早餐後,便驅車前往莫斯科的國內機場。

這個機場雖然不大,但班次頻密。早上八時許在機場內已有不少乘客等候辦理登機手續。眼看其他旅客拿著一個個漂亮的早餐盒,頓時覺得自己肚子開始餓起來。在前往機場時,導遊已告訴我們以前其他客人,在乘搭國內航班時,被人打開行李的經歷。導遊千叮萬囑我們不要將貴重物品放在行李內。話說之前有客人沒有聽從勸告,將一隻貴價手錶放在行李內,結果從此與手錶說再見(雖然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帶著昂貴手錶去旅行,但又不是戴在手上)。導遊說我們可以考慮在機場付錢將行李額外加封,以防止被其他人開啟。其實,我的行李箱內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父親的行李卻內有一大堆攝錄機的充電機、影帶、電池等,他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所以寧願付錢額外加封。那究竟如何將行李加封?

登登登登!謎團解開了,原來將行李放在下圖這部機器上,快速地轉兩三個圈,行李便打包好,盛惠港幣八十元正!

將行李打包的機器

打包後,好像包了一層保鮮紙的行李
在機場看到不少旅客也會將行李加封。我認為他們並非怕被盜。可能是不想行李箱被劃花,也可能他們用紙箱或其他袋子盛放物件,為免這些行李在運送旅途中解體或散開,所以才用這個方法包著行李。
去聖彼得堡的飛機幾乎客滿,除了我們外國旅人外,似乎也有很多本國人。乘客中不少是西裝畢廷,身拿公事包,眼戴太陽眼鏡一副事業成功人士模樣(難道是俄羅斯黑手黨?)。事實上,飛往聖彼得堡的機票,與火車票相比應該是蠻貴。據導遊表示,由莫斯科去聖彼得堡,除了乘飛機外,還可以乘火車或汽車。飛機只需一個小時左右的行程,若乘搭火車便要八小時,車費約30美元。
到達聖彼德堡時,天氣有點陰涼,當地導遊解釋,聖彼得堡下雨的日子很多,天晴的日子較少。2003年聖彼得堡建市三百年紀念時,政府要用人工催雨的方法,在慶典前降雨,務求紀念當日天空放晴。
由機場進入聖彼得堡市的車程不長。進入聖彼堡市後,開始不斷見到洋蔥頭的教堂及富麗堂皇的建築物,終於有點到達俄羅斯的感覺。聖彼德堡市有不少河道,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其實聖彼德市是一座人工城市,由彼得大帝遊歷歐洲回國後所興建。市內的河道也是人工建成,今日美輪美奐的城市,據史學家估計,昔日至少有十萬名農奴及工人,在興建這個城市時死亡,名副其實是一個用人民血汗建成的城市。聖彼得堡鄰近北歐,又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市民也比較富裕。由聖彼得堡前往芬蘭首都,火車車程只需短短五小時。自古即與歐州頻密接觸,與其說是一個俄國城市,不如說比較近一個歐洲城市。

聖彼得堡的勝利柱
聖彼德堡第一個景點,是勝利柱。這兩條柱上有很多不同造型的船首裝飾,象徵俄羅斯內四條河。從這兒可以遠眺世界三大名博物館﹕隱士盧博物館(冬宮)。
隨後即享用俄羅斯的第一頓午餐,是在勝利柱附近一間用木裝飾的餐廳內享用。後來才發現俄羅斯的餐廳每間也各有特色、有古色古香的仿古式、有用洋娃娃裝飾的童話式、有放著野獸標本的鄉村式。至於食物,先來一碗湯(在香港常見的羅宋湯,在俄羅斯卻未曾品嚐過),一籃麵包(好味道的麵包,可惜我在行程後期已對麵包抗拒,吃到不想再吃。鳴鳴!我要吃米飯!)。一碟蔬菜沙律(通常沒有沙律醬,只加橄欖油,非常健康),再加一碟主菜(大部份也是肉類伴薯仔),最後再來一道甜品(多是一件糕餅,偶然是雪糕或朱古力)及一杯餐茶(清茶或咖啡)。

典型的俄羅斯沙律
飯後參觀埃撒金頂教堂。這個教堂歷時四十年才建成,頂部用了100公斤純金。可惜我們只能在門外拍照,不能內進參觀(不是教堂不開放,只是行程不包括),遠遠只見細如螞蟻的遊客步行上金頂參觀,心底只有無限羨慕,這便是跟團的限制!

埃撒金頂教堂,旅客正在金頂下的樓梯排隊參觀。
濺血教堂是我們在俄羅斯參觀第一個有顏色圓頂的教堂。這教堂原名為基督復活教堂,又名肉身基督教堂,是仿莫斯科的聖巴素大教堂而建(即莫斯科最著名的地標)。此地為亞歷山大二世被暗殺之處,這位廢除農奴制度、釋放流放的十二月黨人的沙皇,慘遭無政府主義的改革份子暗殺,雙腳被炸斷,在冬宮內流血不止致死。其子繼位後,便在其父被暗殺之處建成這座教堂。

濺血教堂,美麗的外觀背負著一段血腥的歷史
擁有高聳入雲的金柱彼得與保羅堡,堡內之彼得與保羅大教堂為昔日部份沙皇長眠之地,末代沙皇一家也遷葬於此。教堂內只見一座座石製的棺材,據稱屍體埋在地下數十米。可惜面積不大的教堂內不但充滿棺材,更充塞著遊人,真的是摩頂接踵、寸步難行。導遊說話大聲一點也會被附近導遊噓,要求調低聲浪,以免影響他們的解說。

彼得與保羅大教堂,門口已人頭湧湧
參觀完彼得與保羅大教堂後,便是自費美金30元的遊船河活動。雖然船程只有短短一小時,但遊覽時碰巧天公放晴,兼吹著柔柔的微風。大家紛紛跑到甲板上,不停拍攝沿岸的建築物。沙皇時代曾有禁令,所有建築物的高度,均不可高於沙皇居往的冬宮。這些華麗的建築物,每一幢也有一個故事。可惜當地導遊可能認為香港人對這些故事沒有興趣,也沒有多加解說。不過她解說了也沒有用,畢竟我們對俄羅斯的歷史認識不深,說了也只是有聽無懂。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廣州櫻花節


二月中從明報得悉廣州有一個櫻花節,報導謂是次櫻花節期共移植了萬多梱櫻花樹對,於是腦海中立即浮現一幅櫻花落英順著微風,一行一行漫天飛舞的美景。對惑於櫻花之美,卻窮於前往東瀛賞花的我來說,誠一佳音也。鑑於二月天氣寒冷,為免櫻花尚未綻放,於約齊一眾友好,齊齊在三月八日往廣州賞花去也!

今次是在羅湖乘火車往廣州,我上次上廣州已是02年聖誕自遊行去韶關的時候。記憶中的深圳火車站,是出關後到地下,沿著一條用鐵皮t庶蓋的行人路,汗流浹背後走百多米才到達。所以當日過關後,發現只需穿過一個几窗明淨、環境清新兼有空調的大堂,便可以到達火車站時,我真的驚訝呆立當場,真是好一個港燦出城記!
買了最快出發的和諧號火車票,二等座位只需八十元,五十五分鐘便到達廣州東站。雖然是二等票,一樣有空調兼軟座,車廂也很整潔,實與數年前的廣深鐵路不可同日而言。

到達廣州東站後,沿指示前往巴士站乘810號巴士。車費兩元,大約四十分鐘車程便到達。不過早了兩個站下車,結果要步行多十分鐘才到達會場。正確的公共站應是"市交控中心"站下車即可。其實亦可以在廣州火車站(舊站),乘529 號巴士,一樣也可以到達雕塑公園。不過,廣州巴士一般的收費二元,若有三四人時,不妨乘計程車,起標收費7元,10分鐘車程才只不過25元,每人所費與乘公車無幾,卻省掉不少時間。
今次宣傳口號為"憶萬櫻花舞羊城"的廣州第一屆櫻花節,是在越秀區下塘西路的雕塑公園舉行。主辦單位聲稱為是次預備一萬棵、分別為粉紅、深紅、白色等五六種櫻花替換,以確保展期內有足夠盛放的櫻花。
在會場外已人頭湧湧,入場門卷每位盛惠四十大元。入門不久便見到數株盛放中的櫻花,各人立即興奮得在櫻花前照了不少相片。沿著公園內小徑徐徐慢行,難怪這兒稱為雕塑公園,園內有各種題材大小各異的雕塑,有的紀念廣州在漢開城﹔有的紀念非典型肺炎﹔有的紀念中國名人﹔有的重現廣州舊時民俗等等。

好不容易來到櫻花的主展區,這兒有近一千株櫻花,地上還見到移植的痕跡。可惜大約只有二成櫻花是盛放中,其餘空餘光秃秃的樹枝,靜靜地枯立著,令遠道而來的我感到有點失望。我還以為會有一棵棵高大的櫻花樹,飄揚著火紅的花朶,那知這些櫻花只比人略高,驟看還以為是新年的桃花!不過,可以見到這麼多櫻花,也聊勝於無。可惜園內人太多,耳旁又不停傳放尋找失散朋友或旅遊團召集的廣播,部份缺乏公德心的人更不停搖櫻花,製造櫻花雨。結果在園內參觀了兩小時便離去!
因時間尚早,所以又去參觀荔灣博物館。因雕塑公園附近沒有食肆,所以我們乘計程車到荔灣公園,在附近的點心坊午膳。我們叫了滿桌的食物,每個人吃得捧著肚子離去,也只是盛惠25。比香港的茶餐還便宜,兼且味道不俗,難怪有食在廣州的美名,可惜上菜的速度略慢而已!
荔灣博物館在廣州荔灣區荔灣公園旁的西關古玩城內(即龍津西路),在荔灣公園正門步行數分鐘便到達。如今常說的荔灣艇仔粥,便是發源於此。當時灣內停泊著一艘艘艇仔,食客登艇吃粥,不過這個荔灣現在已變成荔灣公園了。

博物館內一楝西式建築
荔灣博物館又名西關民俗館,入場費 8元。這個博物小巧玲瓏,面積不大,大約半小時便參觀完畢。館內最重要的展品,便是目前殘留下來的西關大屋及屋內的構遠擺設及一些荔灣昔日的照片。廣州西關,即今日荔灣區,是昔日富豪的聚居地,他們採用特色是以石腳水磨青磚砌牆,正門有短腳吊扇門、然後是趟櫳,再有硬木大門。進內三間兩廊,層層曲折,官廳、轎廳、天井、神廳、內廳,並設後花園,可養魚種樹 。當時更有所謂"西關小姐",就是泛指既有學識,又有良好家世、斯文大方,又能緊貼潮流,居住於西關的富家小姐。

民國時期的沙發,背為中式木雕,完美的中西融合
去完博物館後,我和朋友分道揚鑣,他們繼續前去北京路看看廣州的繁華,我則前往拜訪親戚。晚上經過珠江,現在的珠江兩旁及渡江大橋此,皆裝有燈飾,雖略遜於維港的七彩繽紛,但沿江邊散步卻別有一番情趣。
回程時因懶得乘地鐵去廣州東站轉火車,於是乘直通巴士回港。但單是由廣州至深圳已花掉一小時四十五分的時間,早知如此還是乘火車回深圳,兩小時已經可以回到家中了!
回港後才知道原來百萬葵園也有櫻花,也許明年再安排一次去百萬葵園賞櫻!
有關西關大屋的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5%85%B3%E5%A4%A7%E5%B1%8B
首屆廣州櫻花文化節網站﹕
http://www.cn-sakura.com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王子今《中國盜墓史》--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

盜墓這個行業,自古已有。此非中國人特有的行業,外國盜墓之風亦不遜於中國。埃及帝王谷盜墓之盛,令古時的僧侶不惜打擾亡者之靈,將不少帝王王后的木乃伊移往隱密之處,以逃避此人禍。而埃及圖坦卡門墓陵的發現之所以會舉世矚目,最重要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早逝帝王之墓,被另一位法老之墓所遮蔽,以致三千年來未曾被盜。墓中所保存珍貴的文物遂得以全數保存,為考古研究提供大量資料。當然,其後的圖坦卡門的死亡詛咒,則為此驚世發現,更添詭異色彩。其實另一有個說法,謂當年協助英國人發掘的埃及人中,有盜墓世家的後裔。他們家族早已代代相傳有一個從未被發現的埃及帝王之墓,英國考古學家得他們的相助,才能快速發現圖坦卡門之墓。

王子今教授這本《中國盜墓史》,早於2000年已出版。現在我看是2007 的修訂本,增加了圖片。 可惜書紙是米黃色,令這些黑白圖片顯得模糊不清。書中先詳述中國歷代的盜墓活動,再分析盜墓者的心理狀況、盜墓手法技術、防止盜墓的方式及盜墓的項獻。

無論平民貴族,或帝王將相,只有有墓,自有被盜的可能。故曹丕曾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考古學家便發現秦景公之墓,單在墳墓表層已有247個盜洞,到椁室時時,仍有盜洞數十個,可見歷代盜風之熾。而中國帝王之墓能逃離此厄運,似乎只有以山為陵的唐高宗武則天墓、秦始王墓及採用密葬形式的元代皇帝陵墓。

少數能逃過盜墓厄運的帝王之墓--乾陵
其實王教授在書中所講的盜墓,定義較廣。只要墳墓封閉後再次非自願開啟,皆列為是這本書的內容。而墳墓封閉後再開啟的例子,遠在石器時代已出現,但因缺乏文獻,自然無法得悉原因所在。而盜墓這種行為,在中國歷史從來未曾絶跡。只不過視乎當時政權的強弱,或顯或暗而已。

盜墓最大的原因,是貪圖豐厚的陪葬物品。這些行為有時是由官府主導,但更多出自民間自導。中國近世比較著名的盜墓事件,首推軍閥孫殿英盜掘慈禧墓,孫殿英事後更將所得之部份珠寶,分送給蔣介石、宋子文、戴笠等人。其次是將盜墓作為一種手段,去挫敗敵方的士氣,如報仇、因犯罪或政治失勢後,先人受到牽連而遭發墓,如明崇禎皇帝曾開李自成祖先之墓,以挫其氣。亦有少數人盜墓,是出於異常心理、如戀屍、權貴將發墓視為遊戲等等。此外,近年的城市開發、工程建造,亦造成大量墓葬的破壞。

其實我最有興趣,是歷代的防止盜墓方法(看盜墓小說太多的後遺症),可惜書中闡述有關的章節甚少。中國防止盜墓方法,有的如埃及帝王谷的咀咒、亦有自稱墓中並無錢財,希望盜賊可以高抬貴手,其次尚有用沙、石材、毒氣或機關去阻擋盜賊的入侵。反之最有趣,是史中記載有關發墓後各種奇聞異事。較常見因古代醫學不昌明,誤以為昏迷的人已經死去,隨即草草下葬。卻因盜賊發墓而令假死者得以重見天日﹔亦有一些陪葬的奴婢,竟可在墓中生存,數百年後被盜墓者發現,獻給當時權貴﹔有的棺中死者肌膚顏色如生人無異等。此等奇聞有多少分是真實,多少分為虛言卻不得而知,姑妄聽之。

入口平平無奇,但內裏珍寶震驚世人的圖坦卡門墓

雖然《中國盜墓史》的對象為普羅大眾,但作者仍然保持嚴謹的態度,在書中引用不少史料以佐說明。王教授雖然為所引的文言文略加解釋,不過若不喜歡看文言文的朋友,可能會看得有點辛苦,需要不停略去文言文的部份。若不介意看文言文的朋友,則不妨直接看原文,體會更深。但略嫌書中論述盜墓的歷史及盜墓的心理成因部份,有點重覆。

當然,隨著現代人葬法的改變,掘土發墓日漸減少。但盜去他人骨灰以勒索其後人,以錢財贖回或偷取骸骨在網上拍賣,聲稱有靈異功能等行為,亦可以視為盜墓的變奏。

王子今﹕《中國盜墓史》(插圖珍藏版),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第1版